关于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归属权的逻辑

Sun, 2023-01-08 02:16

最近俄乌激战正酣,而自印度裔的苏纳克上台成为英国首相后,也连同欧盟频频挑起台独话题向中方不断挑衅。中俄面对领土争议的话题,为了反制英国,于是频频提及英国应该将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归还给阿根廷。

关于马岛的归属,早先我便查阅过一点儿资料,感觉这个争议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当然这只是从最朴素的是非对错角度说,而非从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着眼,否则我们只需以“实力”和“利益”来论对错就好了)。在这儿不卖关子,先抛出我“大逆不道”的结论——我觉得显而易见,马岛属于英国或者应该属于一个新独立的国家。

如果要罗列资料,那么维基百科无疑是一个相对公允可靠的信息来源,但我想即便亮出百度百科的资料,英国也是不落下风的。我们不妨看看,百度百科是怎么说的(略长):

历史沿革

二战前

1592年,渴望号上的英国航海家戴维斯(John Davis)可能是第一个看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人。但是荷兰人威尔德(Sebald de Weerdt)却无可争议地于1600年左右看到它们。另外,阿根廷历史学家认为是葡萄牙人于1520年最早发现的马岛,但没有足够的信史资料作为支持。

1690年,英国船长约翰·斯特朗最先在西岛登陆。

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于1764年首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在这里,我给百度百科补充下:在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建立了一个港口。并以该船队在法国的母港“圣马洛港”为名,给这座群岛起名为“马洛伊内斯群岛”îles Malouines,这也就是后来西班牙语中“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名称来源。)

英国人是于1765年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定居,但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西班牙人并于1767年左右买下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

1770年-1771年,西班牙开始管辖群岛,但英国声称仍对群岛拥有主权。西班牙的管辖时长仅有1年左右。

英国在以战争为威胁之后,于1771年恢复其西福克兰岛的前哨基地,1774年时又以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但并未放弃对其主权的要求。

西班牙在东福克兰岛(它叫该岛为索莱达岛〔Soledad Island〕)的居民点保持到1811年。

1816年,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的阿根廷于1820年宣称对马岛拥有主权。

1831年,美国军舰勒星顿号(Lexington)摧毁阿根廷在东福克兰岛的居民点,以报复它们非法扣留3艘在该区域猎海豹的美国船只。

1833年初,英国未开一枪就把剩余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

1841年,英国指派一位文职副总督至该岛,至1885年,岛上一个约有1800人的英国社区已能自给。

1892年,福克兰岛成为英国正式殖民地。

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转移到联合国。1964年,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就群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辩论。阿根廷以1493年的教宗(教皇)敕令(后经1494年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修订)为依据(西班牙与葡萄牙曾据此自行瓜分新大陆),又以继承西班牙,以群岛邻近南美洲,以结束殖民地位的需要等等为理由,宣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英国则以自1833年以来对群岛的“公开、持续、实际的拥有、占领和管理”,以及决心以联合国宪章承认的自决原则运用于福克兰岛民,宣称对它拥有主权。英国声称,违背福克兰岛民的意愿,将身家性命交与阿根廷统治管理,绝不是结束殖民地位,而是建立一个新的殖民地。

居民倾向

2013年3月10日,对“关于马岛作为英国海外领土是否应该保留现有的政治地位”之议案举行了全民公决,在90%的有效选票(总计1517张)中,仅有3张反对票。

引用结束,咱们来看看上述资料,其实说的很清楚:

1.英国是最早发现马岛的国家之一。
2.英国是最早登陆马岛的国家。
3.英国是最早一批向马岛输送定居者的国家之一。
4.西班牙曾实控过马岛1年但随后被英国夺回控制权,英国于1774年撤出马岛时并未宣示放弃对该岛的主权要求。
5.阿根廷直到1816年才独立,1820年才对马岛宣称主权。从未实际独立完全控制马岛,只在1820-1833年年间建立了居民点。
6.英国在1833年具有排他性的、完全独立实控了马岛并持续至今长达190年。
7.今天的马岛居民主体以英国后裔构成,从该岛的民调来看,无疑是压倒性亲英的,这一点与直布罗陀的现况很像。

在这儿再聊几点百度百科未提及而我想说的:

1.关于马岛“殖民地”性质的认定(敲桌子划重点:马岛没有原住民):

如果非要咬文嚼字的来解释“殖民”的含义,那么“殖民”:“原指强国向被征服的地区移民,后泛指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扩张到国外。”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的话,此时此刻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是殖民侵略国。因为按照这个定义,不管被征服地区是否有原住民,哪怕只是个无人区,它都算被殖民。但是如果加以限定,即加上“被征服地区本身存在原住民(土著),并非无主地”这个条件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就可以摘掉“殖民侵略国”这顶帽子了。

那么翻过头来再看,马岛有原住民(土著)吗?目前没有任何存世的资料可以证明马岛存在过原住民,即便真的曾经存在过原住民,那原住民也不是构成今天阿根廷国民主体的西班牙人后裔。所以从“不存在原住民”的角度讲,马岛就是个无人岛,不能说西班牙裔的阿根廷人占了这个岛就是理所应当,而英国人占了这个岛就是殖民侵略,毕竟殖民侵略的人格化对象是不存在的。

2.今天的阿根廷同样是殖民者

事实上构成今天阿根廷国民主体的西班牙人后裔同样是殖民者,虽然这些西班牙裔的阿根廷人也曾饱受宗主国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但我们不能就据此得出草率的结论即盲目的认为这些西班牙裔阿根廷人是纯粹的受害者,当然更不能将他们与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划等号。在这片土地上世代居住了上千年的印第安土著们才是真正的原住民,而西班牙人和西班牙裔阿根廷人其实都是殖民侵略者。这与我们外交部炮轰“今天的美国人殖民了北美印第安人”是同样的逻辑、同一个道理。只不过西班牙裔阿根廷人兼具有双重身份——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同时,又与西班牙一道殖民侵略当地真正的原住民,他们就像今天的美国人一样,是一个争取到了独立权利的新殖民者。

换而言之,关于马岛主权的争夺,英国与阿根廷所cosplay的角色,并不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关系,两者都是殖民者,唯二的区别仅仅是:一个说南美大陆主流的西班牙语,而另一个说英语;再有便是一个离马岛仅有500公里(其实也不近),另一个则远达10000公里+

3.阿根廷对西班牙的殖民地并无继承权

阿根廷原属西班牙殖民地,它只是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诸多拉美国家之一,不能说因为它从西班牙独立出来了,它就能继承西班牙在南美的其它殖民地,如此说来,那么能够继承西班牙殖民遗产的拉美国家还有很多,马岛该给谁又不该给谁呢?难道只因为离你近就必须给你吗?这些拉美国家彼此之间又要不要互相兼并一下呢?毕竟都是西班牙的殖民遗产。而且“继承殖民地”这个提法本身就很奇怪,这是在以殖民者的立场和姿态来审视和吞并马岛,那么阿根廷对于“殖民主义”到底持何立场?这是否是另一场殖民侵略行径?另外马岛是否能够算作西班牙曾经的殖民地,这也是并不明确的,至少先前实控过马岛的英国不曾表示放弃主权诉求。

4.“距离”不能作为判定归属权的充分依据

不能想当然觉得马岛距阿根廷近、离英国远,它就应该归阿根廷而不属英国。如果仅仅因为马岛离阿根廷近就认定它应是阿根廷的,那么那些无人居住、未被任何国家长期有效完全实际控制的南海诸岛、曾母暗沙又该怎么认定归属呢?“近”只是对于实际地理情况的客观描述,说明不了其他任何问题。“距离”不能作为判定岛屿归属权的充分依据,这往往只是一种固有的成见。

5.如果将马岛独立成为国家呢?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后裔在南美大陆上纷纷独立形成了今天的南美诸国,那么英国人的后裔凭什么不能将马岛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未必不现实,独立之后依然可以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存在。如前文所述,今天的阿根廷人是没有资格以原住民身份自居的,它同样没有任何资格、权力和依据阻止马岛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如果强行将马岛从英国手里划归到阿根廷手里,或许会如英国所说——马岛只是更换了一个宗主国,从一个旧的殖民地变成了一个新的殖民地。

或许直到有一天马岛独立了,我们才能真正称之为从殖民地的身份中解脱出来了。

结语

说在最后,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是一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事实上,我并不带有任何政治倾向,只是自以为中立的、根据我能查到的所有史料去试图理解其中的逻辑。思考过后,便会发现,马岛问题和台湾问题完全不具有可比性。马岛问题,虽然英国占优势,但历史上一直争议巨大,可以归结为因为分赃不均而引发的国与国之间额矛盾,而台湾问题并非是因殖民分赃而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不存在类似于马岛的国家间的主权纷争。但当英美在台湾问题上搞事情做文章时,我们官方却总爱用马岛问题进行等价回击,这或许并非明智之举,这在国际上既得不到广泛共识,同时还会把“台湾归属”这个原本无可争议的事实亲手落入到欧美的圈套陷阱之中,变质、矮化为如同“马岛问题”一般、各执一词、确有争议。

还记得曾经有些学者想将中国西汉初年(有可能更早)生产的“麻纸(实际更趋近于粗制加工的植物纤维)”定义为“纸”,他们天真的自以为这样就能将中国古代的造纸术从东汉初年一下再往前提上至少二百年,进一步大幅领先世界。可他们未曾想过,倘若中国西汉的麻纸能算作纸的话,那么据此标准,古埃及的纸草文书必定也是纸,这样中国不但丢掉了纸的发明者的地位,还一下落后了埃及几千年。

所以当我们将两件事物进行类比时,一方面要注意可比口径,另一方面还要兼顾下己方的有利性。盲目类比,很可能只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