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2020-04-05 17:51
前一段时间随手翻了翻日本人盐野七生写的《罗马人的故事》,虽然只是简单抽看了几本的部分章节,但是其中的纰漏似乎不胜枚举,于是3月底的时候在我的微信公号上发了第一篇纠错文,说实话,作为一个西方古币和历史爱好者,更作为一个挑刺儿者,当我看到这些低级错误时都自觉尴尬到能用脚趾抠出一整条北京地铁12号线,而且施工进度相较中铁N局而言绝对只快不慢。言归正传,这些错误究起错来甚至不需考证,这也便丧失了很多快乐。鉴于第一篇实在缺乏什么营养,已接近通篇吐槽,就不在这里转发了。在此仅分享下关于此书纠错的第二篇,至于未来还会不会吐槽更多篇,暂时没个想法,毕竟当下是读不下去了,已然束之高阁。
上期跟大家聊了日本人盐野七生所著的《罗马人的故事》中有关钱币的一些纰漏,这期继续补一刀吧。我们前面提到过这书里的错误并不仅限于钱币方面,笔者在去年查找有关赫伦尼乌斯(Herennius Etruscus)的资料时,无意间发现这书里的相关描述虽寥寥数字却又出现了几处bug。让我们翻到《罗马人的故事 XII》(第1版 第9次印刷)第175页:
文中提到的这个石棺自1901年起便收藏于罗马国家博物馆,罗马国家博物馆分为四个馆区,石棺位于的阿尔滕普斯宫馆区(意大利语Palazzo Altemps)是在经修缮后于1997年对外开放的,也就是盐野七生写成此册书之前,这个石棺早已被安置在了这里。书中所谓“阿尔忒弥斯美术馆”想必是作者或者译者把“Altemps(阿尔滕普斯)”与“Artemis(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混淆了。实际上,这个阿尔滕普斯宫是在1568年被德意志教区的大主教兼红衣主教Mark Sittich von Hohenems Altemps购得,故此得名。(八卦一句,这位红衣主教他老妈是教皇庇护四世的妹妹。)
文中将”Grande Ludovisi”翻译成“格兰第·路德维希石棺”则是个明显的bug,实际这个“Grande”是意大利语,相当于英语的“Grand”或者更准确说是“Great”,这个石棺在英文里一般被称作”Ludovisi Battle sarcophagus”或者”Great Ludovisi sarcophagus”,所以”Grande Ludovisi”的准确翻译就不言而喻了,译成“路德维希大石棺”要比“格兰第·路德维希石棺”靠谱儿得多。
上图即为这个石棺,关于石棺的中心人物到底是谁,目前主流的考古观点大都认为应该是霍斯蒂利安而非赫伦尼乌斯。
▲ 再给石棺的男猪脚来个特写
鉴于这哥儿俩长得实在太像了,我们很难通过雕塑的神似程度来判定孰是孰非,但留存至今的部分霍斯蒂利安雕像的额头上带有“X”刻符,这与石棺上的肖像更为契合,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赫伦尼乌斯的雕塑上所没有的。这个刻符被认为是带有某种宗教色彩,但是具体含义未知。
▲ 赫伦尼乌斯
▲ 霍斯蒂利安
▲ 以上图片都来自于一个叫做voshart.com的网站,他们发起了一个古罗马皇帝肖像复原的工程,每位皇帝面部特征都是基于罗马时代遗留至今的雕塑和钱币重构而成。
《罗马人的故事》与罗马正史的关系就好比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切莫将小说当信史看。盐野七生有着作家流畅的文笔并在作品中注入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恰恰缺失了一个历史学者应有的客观和严谨。